随着电影《
芳华》的热映,65式
军服再度闪亮登场,引起了人们的热议——“那时的军装真好看!”是的,当年那“一身绿,三片红”,曾让多少人梦绕魂牵!即便今天,人们对红领章的情结仍旧挥之不去,难以忘怀……
而当年所有的65式
军服,均由际华集团所属的3502、3503、3504、3506等企业生产!这些当时隶属于总后的军工厂,用
一件件
军服撑起了
一代人的青春。“一颗红星头上戴,革命的红旗挂两边”
20世纪60年代中期,由于种种原因,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,同时进行
军服改革。65式
军服就是取消军衔制后装备的制式服装。
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,《解放军报》5月25日发表社论,题为《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》,其中有一段话:
军衔制度取消以后,中国人民解放军陆、海、空军、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、全红领章。新的帽徽、领章非常大方、朴素,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。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,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;领章是革命红旗挂两边,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、非常战斗化。这种帽徽、领章非常鲜明地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。
当年6月1日,所有军人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、领章和肩章。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,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,称为“一颗红星头上戴,革命的红旗挂两边”,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。
65式全红帽徽、领章
1965年6月1日,《解放军报》头版头条文章。右图为佩戴全红帽徽、领章的陆、海、空三军指战员,背后是老红军,寓意为继承革命传统。
65式
军服主要内容大致如下:
军帽:男、女军人夏帽统一为有沿解放帽,冬帽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。
军衣:男军人冬、夏服均为立翻领,衣襟扣为5粒褐色光面胶木扣。衣袋为内挖袋。干部服为四袋,胸袋扣内藏;战士服为两胸袋,袋扣露于袋盖之上。女军人夏服为小开领,两个下挖袋,3粒衣襟扣,冬服同男军人。颜色——陆军草绿色(国防绿),海军灰色,空军上绿下蓝。面料——全军不分官兵级别,一律夏服棉平纹布,冬服斜纹布。
65式陆空军战士服
穿65式
军服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
识别标志:帽徽为铝制烤红漆,初期固定方式为3点,后改为中间横孔方式,用铁丝穿在军帽上;领章正面为红色平绒布,背面为白棉布,有“部队代号”“姓名”“血型”的印戳,为战场上伤亡军人采取救护、统计措施提供依据,分四周扎线(前期)和胶裱背(后期)两种。
军鞋:一般使用军用胶鞋(即解放鞋)、军用黑布鞋,干部为皮鞋。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鞋,1974年女战士配发黑色凉鞋。冬季部分配发棉布鞋、翻毛皮鞋。
腰带:分两种。外腰带(武装带)干部为革制武装带,带头扣为钢制镀铬,靠革制卡别调节长短;战士为帆布武装带,带头扣钢或铝镀铬,靠金属卡扣调节长短,1978年后换为和干部相同的革制武装带。内腰带(裤带)为帆布或革制,靠金属带头调节长短。
还有挂包、雨衣等。
《
芳华》剧照:布基胶面雨衣,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军装备了半个世纪
《
芳华》剧照:初到军营的何小萍第一次领被服装具:军衣有单衣、罩衣、衬衣、绒衣、棉衣、大衣、军帽、军鞋、袜子、手套等(按季节发放),还有一次发齐的棉被、棉褥、毛毯、蚊帐、雨衣、挂包、腰带、背包带、毛巾、脸盆、水壶、饭碗、牙杯等,可谓一应俱全
穿上“
的确良”
军服小伙帅呆了!
65式
军服简单实用,但是衣料过于单一。针对65式纯棉
军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,总后勤部组织有关单位从1969年开始,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。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,采用涤纶50%、锦纶17%、棉花33%混纺42/2×21平纹布穿用效果最佳。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定型和批量生产,定名为“71式
军服”,并于1973年装备全军。
这种俗称“
的确良”的涤、锦、棉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,具备挺括、不缩水、洗后易干、颜色鲜艳、不易退色的优点,深受广大官兵的欢迎。这是我军
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。“
的确良”的原料聚酯纤维,英文名叫DACRON,是由美国公司杜邦公司生产的,中文名叫“大可纶”,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就成了“
的确良”。
的确良”
军服
《
芳华》剧照中的“
的确良”
军服
一位叫张明的警察发表过一篇文章《
的确良军装》,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在部队时穿“
的确良”
军服的经历。
“换发新军装了!”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。战士们日思夜想,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。
过去的旧式军装从里到外都是用纯棉布制作的,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,但外表却不挺括,尤其是下水过后,特别容易起皱纹,不平整又缺乏弹性。新军装的面料是“
的确良”,一种涤纶的纺织物,与棉混纺,特点是耐磨、不走样,容易洗和干得快。这容易洗和干得快对一个军人来说非常重要,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。
当然,对我们而言,新军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挺括、平滑和光亮度高。这一点,年轻的士兵最有体会。当我们身穿绿色的“
的确良”军装,再佩戴上鲜红色的帽徽领章时,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,心情也是晴朗的。
“
的确良”军装改善了我军65式
军服外观。解放军战士穿着崭新、鲜艳的“
的确良”军装走在大街上,真是“
帅呆了”!公众的“回头率”明显提高。
说说文工团的演出服
有一点需要指出的,《
芳华》片中不完全是“
的确良”
军服,有些镜头里穿的是文工团演出服,面料是毛料的,为毛哔叽或毛凡立丁,质感更加挺括、平坦、光滑、厚重,穿着效果当然要比“
的确良”好。
毛料文工团演出服
我军在1955~196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,55式
军服校以上军官礼服、常服均为毛料。取消军衔制后,为节省开支和体现官兵一致,取消了毛料
军服。除海勤干部、战士仍发呢服外,全军干部、战士
军服用料一致,均为棉布。
到了70年代初期,由于执行特殊任务的需要,我军部分人员开始装备毛料
军服,最早先从三军仪仗队开始。
1972年2月21日,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派出了371名士兵组成的仪仗队伍。这是中国历史上仪仗队执行任务最大的一次阵容。他们的毛料
军服、军大衣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新做的。此后,解放军仪仗队开始穿毛料
军服。但
军服样式不变,仍是65式。
红领章是65式
军服的标志,也是65式
军服的同义语,更是一代人
青春和理想的代名词。一身绿军装,两面红领章,参军报国成了一代青年人生的最高理想。红领章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
青春气息、浪漫情怀、英雄主义在军人身上是那样地浑然一体,红领章浓缩了最精彩的人生和最美好的
芳华!多少男兵女兵在摘掉红五星红领章的那一刻,不免泪眼鼻酸。许多年过去了,但心里总也抹不掉鲜红的帽徽和领章。曾经拥有过红领章的人在怀念着红领章,许多没有机会走进军营的人也在怀念着红领章。人们怀念红领章所代表的那种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亲切感,那种火一样燃烧的激情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!
难忘的红领章,永远的红领章!